你曾經有暴食的經驗嗎?我有過。
三年前HUA意識到我會因為情緒而暴飲暴食,本來以為是經期症候群會想吃很多碳水和甜食,後來發現只要我在情緒失控或壓力大時,我會大吃一頓,吃完又會後悔不已。
這些年我一直都在學習我與食物之間的關係,透過「正念飲食」這本書了解原來有意識的飲食,是在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裡需要學習的課題。正念不單單只是打坐冥想,它是要我們停下來覺察當時的想法與行為,培養覺知能力。
延伸閱讀:給暴飲暴食的你 」暴食後怎麼辦?利用這個方法幫助你停止暴食,調整你的身心狀態
這篇文章我會與你分享正念飲食是什麼,還有學習正念飲食的5個好處。如果你和我一樣會在壓力大時暴飲暴食,那麼正念飲食會幫助你重新建立你與食物之間的關係,陪你一起度過暴食的日子 ????
📩 訂閱自然吧電子報:每週一會寄出一封內容豐富的電子報,除了分享美味食譜和健身健心內容,也會有只在電子報分享的小驚喜唷 ! 我們電子報見~
💞 追蹤Instagram : 這裡和你分享健身、飲食、食譜影片,歡迎你追蹤~
正念飲食是什麼?
生命裡有許多掙扎與痛苦,來自過度執著於想要的事物,對於可能造成問題的事情卻害怕恐懼。
正念是要我們停下來覺察當時的想法與行為,培養覺知能力,而正念飲食並非要你放棄所有你喜愛的食物,而是允許自己享受喜愛的食物,以及了解自己是否想吃或是不想吃。
它不是意志力或嚴格控管,而是透過自我照顧及調節來創造與食物的平衡。
學習「正念飲食」的5個好處
無論你目前有哪些飲食或體重問題,正念飲食可以轉變你與食物及身體之間的關係,不帶任何的批判去察覺你的外在與內心世界。
#1. 不需靠意志力,放棄你所愛的食物
當你靠意志力在嚴格的飲食控制,你會用外在的規則來規定你的飲食,像是一天只能吃1200大卡、不吃澱粉、不吃甜食等…你可能會想繼續吃但被迫停止,透過正念的覺察自己已經不餓了,身心已被滿足,所以單純的停止進食。
在這裡HUA分享一個我親身實驗過的方法
曾經我也是非常愛吃甜食的人,每次只要有麵包或蛋糕,我都會克制不了想吃的慾望,一口氣全部吃完!後來察覺到我的飲食習慣後,我會刻意留一些熱量扣打來吃我喜歡的食物,不帶任何批判去享受甜點帶給我的美好也和家人分享這份美味。不僅吃到了甜點,熱量也沒有這麼多,還可以增進與家人之間的關係,也不會因為吃了甜食感到愧疚感。
#2. 放下對體重與食物的掙扎,把專注力放在生活更重要的事上
每天都在擔心食物及體重,要吃什麼、不可以吃什麼、什麼時候吃、可以吃多少,這些對體重又有什麼影響。透過正念你會放下對這種持續性的掙扎,你可以多嘗試一些你有興趣的事,將重心轉移到其他地方,你也不會擔心因為今天吃了什麼導致體重上升。
#3. 拿掉「好食物」和「不好食物」的標籤
食物沒有好或不好之分,只有發霉或是會對你身體過敏的食物不能吃。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要把食物貼上標籤,愈是禁止去吃你認為不好的食物,身體就愈會想吃,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滿足身體對食物的慾望。
當你允許自己無罪惡感的享受你認為不好的食物後,你會發現你對它們的渴望變少了,也不會想要一直地吃。
延伸閱讀:開始「 飲食控制的第一步 」:認識這些基礎營養素,幫助你好好控制飲食
#4. 打破「我爆掉了」的循環
這個「我爆掉了」的循環,反映出一種挫敗感,你會想反正都控制不了,乾脆就放棄飲食控制吃下更多食物。
要克服這個循環跟增強意志力無關,你只需要透過正念的力量,允許自己與負面情緒、可望、罪惡感同在,也允旭自己享受喜歡的食物,你就可以打破循環,聆聽自己的內在世界。
#5. 放下對熱量的焦慮感
知道食物的熱量是讓你有意識的了解你吃了多少卡路里,並非讓你過度斤斤計較於十卡或二十卡。學習正念飲食讓你更有彈性的飲食,熱量就像是每天的金錢預算,你要有彈性的在這份預算裡,享受你喜愛的食物。
延伸閱讀:開始「 飲食控制的第一步 」:認識這些基礎營養素,幫助你好好控制飲食
嚴格的飲食控制,斤斤計較食物的卡路里,把食物貼上好與不好的標籤等…這些都是我曾經歷過的。
到後來我會因為情緒不好和壓力大導致暴飲暴食,直到我的教練告訴我…
「學習接受這些情緒,人不會每天都快樂,偶爾難過心情不好都是被允許的,不可以因為這些情緒就亂找食物發洩。」
漸漸地我覺察了這些飲食模式,我依然會找食物發洩情緒,不同的是當我想吃時我就會去吃,不想吃我就不會吃,透過這樣的練習,慢慢的我不再暴飲暴食,反而可以好好的享受食物。
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會對你的暴食有所幫助,Cheers ????
文章參考來源:正念飲食:覺察自己為什麼吃,比吃什麼、怎麼吃更重要!
學習正念飲食的5個好處 重點整理
- 正念飲食並非要你放棄所有你喜愛的食物,而是允許自己享受喜愛的食物,以及了解自己是否想吃或是不想吃。
- 不需靠意志力,放棄你所愛的食物。
- 放下對體重與食物的掙扎,把專注力放在生活更重要的事上。
- 拿掉「好食物」和「不好食物」的標籤。
- 打破「我爆掉了」的循環、放下對熱量的焦慮感。
延伸閱讀: